<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el id="ph1pr"></del></dl></strike><strike id="ph1pr"></strike>
<span id="ph1pr"><dl id="ph1pr"></dl></span>
<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l></strike>
<span id="ph1pr"></span><span id="ph1pr"><dl id="ph1pr"></dl></span>
<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el id="ph1pr"></del></dl></strike> <strike id="ph1pr"></strike>
<span id="ph1pr"><video id="ph1pr"><strike id="ph1pr"></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ph1pr"></strike><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l></strike>
<progress id="ph1pr"></progress>
<strike id="ph1pr"></strike>
<strike id="ph1pr"><i id="ph1pr"><menuitem id="ph1pr"></menuitem></i></strike>
<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l></strike>
首頁 > 資訊中心 > 重要文件

重要文件

《河南城市發展報告》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改革

發布時間:2016-06-22點擊次數:875次

6月15日,省社科院發布了《河南城市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稱到2020年我省將爭取新增農村轉移人口900萬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6%。  

? 現狀:城鎮基礎設施水平低發展不平衡 ?

據統計,2015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到46.85%,比2014年提高1.65個百分點。目前,全省城區人口規模超過20萬人的城市已經達到39個,其中鄭州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超過500萬,洛陽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超過200萬。  

《報告》指出,對比河南與全國的城鎮基礎設施水平,無論是城市、縣城還是建制鎮,都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4年河南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1.67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93平方米,而同期全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5.34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08平方米。  

《報告》還認為,近年來我省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過于注重鄭州、洛陽等大城市的發展,對縣城和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其產業就業承載能力較低,水電暖氣、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后,在吸納農民轉移人口和帶動農村地區發展方面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我省“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56%。這意味著未來5年至少需要保持1.8%的城鎮化速度才能完成這一任務。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每增加一個城市人口,至少需要9萬元的基礎設施新增投資。而“十三五”期間我省每年將有超過180萬的農業轉移人口,至少需要1600億元以上基礎設施投資。  

? 建議:加快布局 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改革 ?

新常態下如何推進河南新型城鎮化?

《報告》建議,推進城鎮體系整合優化,支持周邊城市與鄭州都市區融合對接,建設組合型大都市地區,把洛陽建設成中原經濟區名副其實的“副中心”。把鞏義、林州、永城、項城、靈寶、固始、潢川、鄧州等城市打造成為市域范圍內的副中心城市,與市域中心城市共同承擔帶動和輻射區域發展的職能。提升縣城(縣級市)規劃建設水平。加快推進“鎮級市”建設步伐,支持經濟發達、產業基礎好的重點鎮,逐步發展成為10萬人以上的小城市。  

《報告》認為,要以縮小戶籍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為目標,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以農村升學和參軍進入城市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和居住5年以上以及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等4類群體為重點,除鄭州之外其他城市均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  

鄭州市要加快完善積分落戶制度,以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重點解決就業和居住5年以上及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

對于暫未辦理戶口遷移手續或者不愿辦理戶口遷移手續、符合常住人口標準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就業、教育、衛生、住房、計劃生育等方面享有和當地居民平等的權利待遇。



青青草视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