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el id="ph1pr"></del></dl></strike><strike id="ph1pr"></strike>
<span id="ph1pr"><dl id="ph1pr"></dl></span>
<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l></strike>
<span id="ph1pr"></span><span id="ph1pr"><dl id="ph1pr"></dl></span>
<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el id="ph1pr"></del></dl></strike> <strike id="ph1pr"></strike>
<span id="ph1pr"><video id="ph1pr"><strike id="ph1pr"></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ph1pr"></strike><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l></strike>
<progress id="ph1pr"></progress>
<strike id="ph1pr"></strike>
<strike id="ph1pr"><i id="ph1pr"><menuitem id="ph1pr"></menuitem></i></strike>
<strike id="ph1pr"><dl id="ph1pr"></dl></strike>
首頁 > 資訊中心 > 重要文件

重要文件

關于河南職稱改革,你需要知道的事

發布時間:2016-10-01點擊次數:1106次

9月23日,省人社廳召開全省職稱工作會議,研究部署職稱改革工作


一:調整職稱外語政策


從2016年起,我省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的職稱外語不作為必備條件,改由用人單位根據系列、專業和崗位特點,自主確定職稱外語是否作為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條件。 二:暢通職稱評聘“綠色通道” 在對海外留學回國高層次人才和特別優秀的中小學教師開辟職稱評聘“綠色通道”的基礎上,今年,我省進一步暢通職稱評聘“綠色通道”,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業績特別突出的人才、基層一線急需緊缺人才,可不受單位專業技術結構比例和崗位數額限制,評聘相應專業技術職務。 三:穩慎推進職稱分類改革 分類改革是我國職稱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是要以職業分類為基礎, 按照國家統一設置的職稱框架,統籌實施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進一步厘清業內同行評價、社會評價、市場評價的關系,發揮職稱在人才評價體系中的獨特作用。

二是要針對不同行業、專業特點,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建立符合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特點和成長規律的職稱評價體系。對教育、衛生、文化、科研、體育、新聞、農業等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的系列實行評聘結合,在結構比例和崗位限額內進行職稱評聘;對經濟、會計、統計、審計、律師、公證、工藝美術等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系列實行評聘分開,進行社會化的水平評價。

三是分領域分系列推進改革。 2012年開始,我們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開展了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經過兩年試點,2014年全面推開,2015年進一步完善,改革取得圓滿成功。


下一步,我省將在高校教師和衛生系列加快推進分類改革。 高校教師系列改革的重點是完善分類評價辦法,進一步下放高校自主評審權,逐步推行“以聘代評”。衛生計生系列改革的重點是實行分級分層評價,面向臨床一線,更加注重工作實績,改革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評價辦法,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

四:加大對基層一線急需緊缺人才政策傾斜力度 為了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扶貧攻堅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加大對基層一線急需緊缺人才的政策傾斜力度:

一是對城鎮學校和醫療衛生技術人員晉升高級職稱要求必須有一年以上在基層工作或支教、支醫的經歷。

二是結合基層工作實際, 在副高級及以下職稱評審時進行傾斜,淡化論文論著要求,把在基層工作的技術總結、技術報告等納入職稱評審范疇,建立起符合基層實際的人才評價標準體系。下一步,將逐步將基層衛生計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評審權下放省轄市。

三是開辟基層一線職稱評聘“綠色通道” : 對縣屬及以下事業單位引進省轄市及以上單位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和鄉鎮事業單位引進縣屬及以上單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可以不受單位結構比例限制進行評聘;對在鄉鎮工作20年以上,符合農業、林業、水利副高級申報評審條件的人員,可以不受單位結構比例限制進行評聘,評審通過人員僅限在縣以下單位聘任。

五、突出用人單位主體作用,進一步下放評審權 近年來我省先后在鄭州大學等15所高校和平高電氣集團等4家大型企業設立高評會,全省具有高級職稱自主評審權的單位達到19家、具有中級職稱自主評審權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達到62家。



今后,按照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的要求,我們將進一步調整評委會設置,在具備條件的高校和管理規范、技術在行業領先的企業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實行自主評審。


在總結省農科院、社科院“以聘代評”經驗的基礎上,今年,研究擬定了高校教師“以聘代評”指導意見,正在深入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總體考慮在推進分類評審的基礎上,逐步推開高校教師“以聘代評”。

下一步,將進一步改進基層衛生計生專業技術人員評價辦法,將基層衛生計生高級評審權逐步下放省轄市。 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參照省直管縣(市)的管理模式,逐步賦予鄭州航空港經濟實驗區與省轄市同等的職稱管理權限。

六、完善人才評價標準,豐富人才評價方式 評價標準在職稱評審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引導專業技術人員努力方向的指揮棒。評價標準的科學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評價質量的高低和評價工作的成敗。完善評價標準要堅持把品德放在首位,以職業屬性和崗位需求為基礎,分類制定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標準。

科學評價專業技術人員研究能力,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淡化論文數量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有效評價創新能力,重點考察創新成果;突出評價工作業績和貢獻,注重考核專業技術人員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績效;對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準予破格評價。

2016年,我省修訂了高校教師評價標準,將高校教師分為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并重型和推廣服務型三大類,分別設置不同的評審條件;衛生系列推進分級分層評價改革,制定了《基層衛生計生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條件》,對基層衛生計生專業技術人員外語、論文、科研不作硬性要求,提高履行崗位職責能力和工作實績在職稱評審中的權重,把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病案病歷、技術報告等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建立起更加符合基層實際的評價辦法。修訂了自然科研系列評價標準,強化了科研成果轉化,把在創新創造、產學研結合、成果轉化等工作中取得的業績及其經濟社會效益等作為評審的重要條件,通過職稱評審引導科研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融合。修訂了工藝美術系列評價標準,制定了動漫專業評價標準,把職稱工作向新興產業延伸,將人才評價領域拓展到新產業、新業態中。

七、改進企業高級經濟師考核認定辦法 2009年以來,為適應非公經濟迅速發展需要,我省對領辦創辦企業3年以上的民營企業家,不受學歷、資歷、職稱等限制,更加注重實際經管管理能力和社會貢獻,通過對企業經營管理情況、納稅、社保、就業、環保、安全生產等進行全面考核,直接認定高級經濟師資格。

幾年來,共考核認定民營企業高級經濟師235名,對非公經濟高級管理人才的培養產生了積極促進作用。今年,為了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改進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考核認定高級經濟師工作。

一是進一步細化了考核標準。二是擴大了考核認定的范圍,由非公有企業擴大到各類企業;由董事長、總經理擴大到規模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和上市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以及負責生產管理、經營銷售和財務管理的副董事長、副總經理。

八、開通職業資格認定高級工程師直通車,工程系列高級評審逐步推行全員答辯 建立了部分專業技術職業資格與任職資格“直通車”制度,實現工程領域職業資格與任職資格互通互認,減少人才重復評價。對我省企業、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中取得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城市規劃師、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土木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注冊化工工程師、注冊電氣工程師、注冊環保工程師、注冊環評工程師、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測繪工程師、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和一級建造師等執業資格證書,注冊執業滿2年并從事相關業務工作的從業人員,不受外語、論文論著等限制,免予業務考試,堅持重在業內認可、業績突出的原則,采取面試答辯與專家評議相結合的辦法,對申報人員的知識、能力、品德、工作業績等進行綜合考核,符合要求的人員可以認定為高級工程師。

制定了《河南省工程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答辯考核辦法》,在工程系列高級評審中將逐步推行全員答辯。通過答辯更加客觀、全面、直接地考核申報對象的工作業績、專業技術水平、學術技術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為評審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九、擴大正高級會計師申報范圍 2011年起我省開展正高級會計師評審試點,幾年來共評審出正高級會計師50名,今年,進一步調整了正高級會計師評價標準,擴大了申報對象范圍,申報人員由大型企業的財務部門負責人、財務總監擴大到本科高校、三級以上醫院等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負責人。


青青草视频下载